“
新冠风暴中的时尚服饰行业,品牌自救破局战役已经打响。这场战役事关生存,更决定了未来。
“众人拾柴火焰高”,菲比学荟特别邀请了多位业内专业人士,国际品牌专家和知名管理学者,共同为服饰行业出谋划策:本期菲比学荟特邀东华大学纺织学院特聘教授顾庆良老师,以他几十年对全球市场的研究经验,为处于本次危机中的中国时尚行业从历史中探究今日的出路。同时,也为本专题“新机与破局"做出美好的总结。
大危孕育着大机,时尚消费变革正席卷而至……祝福行业品牌拨开迷雾,稳步走向未来!
—— 菲比学荟
”
此次疫情爆发的规模扩展范围之大,疫情变化之跌宕、影响面之广,出乎想象。美国股市四度激发熔断机制,引发全球金融市场的大动荡——虽然股市动荡主因另有他说——但我们可以肯定:疫情成为在科学革命、产业波、金融周期等因素叠加的非平衡态中一个重要涨落因素,将决定全球社会与经济结构是否能从这种混沌(chaos)中走向新的格局、结构和秩序,从更深的层面这将决定时尚在分叉点的走向。
对中国乃至全球服装业而言,此次疫情不仅直接打击上下游产业和全球市场,关联到所有企业的生存,而且将深远影响到未来全球产业网络(gpn)。
20年前,多米尼克-古维烈(法)出了一本书,面对刚发生的金融危机(1998),互联网革命、虚拟经济泡沫、消费去物质化,反主流时尚、着装符号缺失、纺织全球产业重构、发达国家制造业的流失等诸多冲击,他对处于十字路口的时尚业发出诘问:“时尚不死?”(中国纺织出版社,2009中文版)
在书中,多米尼克自问自答式的论述,深刻而睿智,富有洞察力。当时处在上升期的中国时尚界未必对“时尚不死”理解与警觉,而现在面对眼前更大的困境和挑战,必须思考与回答这个世纪之问。
处于贸易战、经济不景气、市场疲软、地域政治冲突等全球乱象和极大的不确定性,突发的全球性疫情,给世界乃至中国时尚的影响是全面,多维度和全方位的。
▼疫情近期对时尚业直接影响和应对与航空、旅游、餐饮、娱乐、影视业相比,服装业一样遭受重创,但作为生活必需、劳动密集型和就业支柱的民生行业,服装业受到破坏更深,短期的恢复难度更大也更复杂。
国际贸易进出口受阻中国是纺织服装生产出口大国,占比三分之一以上,随着疫情全球扩展,并引发金融地震,国际贸易和出口订单下降已成定局,很多生产贸易企业已陷入困境。虽然中国纺织服装业有韧劲,世界产量和出口第一地位不会动摇,然而对个别企业而言,挑战前所未有。
市场流通停摆旺季变“冻季”。春节原是时尚市场销售黄金季节,隔离和零售停摆,实体销售基本冰冻。这使得大部分时尚企业歉收,部分中小企业甚至绝收;现金断流,财务状况严重。
企业停工,复产困难纺织服装是劳动密集型行业,作业面员工密度大,工人大部分来源异地,非常隔离措施使复产复工政策与措施无法同步,执行异常困难;另一方面若不能尽早适时复工,影响劳工收入,造成员工流失,也妨碍经济正常运行。产业链阻断,重启尚有时日纺织服装是长产业链,上下游产业启动条件时机不一,相互牵制,企业开工难,供应链协调可能更难,这使得服装业成为复工率低,正常化慢的行业。
经济系统性的互相制约复杂性疫情爆发隔离是不得已的有效手段,但经济停摆,引发一系列的反应:生产制造、流通中断,工人非正常失业,收入下降,给脱贫解困任务带来额外压力,财政与金融波动,企业运营资金链难以为继,产业复工运转,与上述因素又互为羁绊,因此,行业尽快复苏,除了企业的有效应对,还需要其他行业的协同和政府的非常规政策。
面对疫情的直接冲击和破坏,中国纺织服装已经显示出极大抗压能力,积极应对,当前主要争取时间和力量完成现有订单,尽可能按时交货,减少损失,维护客户,发挥“双化”的基础优势,加快推广智能制造、物联网、大数据、工业云等,减少用工,以电商平台和线上线下结合,拉动需求,以减少对实体物流、配送、零售渠道的依赖。
抓住疫情的突发需求,满足医疗防护服口罩等功能性纺织品需求增长,扩大或转换产能,加快新功能新材料和产品研发和市场化进程,支持国内抗疫战略,帮助全球抗疫。扩展高科技专业防护产品和民用市场的开发。
有实力的企业在按下暂停键同时,为工业4.0,新零售启动待机预热,抓紧装备技术升级,扩大新产品开发和储备。抓住疫后市场的反弹,敏锐把握消费者生活方式和时尚消费观念和取向变化,开发健康、安全的功能性户外、家居、休闲智能可穿戴时尚产品。宅家模式尚未结束,一些户外活动产品已经在电商平台上热卖到爆仓,就是一个信号。
▼综合性的中长期的影响新疫情爆发,特别是在全球的迅速扩散,海啸式冲击全球经济,引发金融震荡,将使中期的世界经济再次陷入低增长甚至衰退期,如果这种情况发生,那么,服装业的中长期的衰退将很可能发生。
2003年的非典,使当年的广交会现场客户数和订单量下降了30%之多,然而因为2001中国年底加入wto,2004年底mfa到期配额取消,中国纺织服装出口正在上升势头,当年和次年服装出口额分别为619亿和742亿美元,年增长额仍处高位,分别约为18%和20%。
2008年金融危机,2009全球服装贸易负增长,服装贸易熊市氛围几乎弥漫整个周期。因此在这次疫情发生之前,经济周期因素和复杂的全球政治经济因素,特别是贸易战,世界经济和全球服装贸易已处于颓势,此时,疫情可能成为打破对峙僵局并迫使系统变革的非常因素。如果全球新一轮金融危机的如期发生(大约十年一次),那么全球经济衰退,市场萧条和世界贸易下降,将是世界经济界将面临的现实共同挑战,对中国服装的中长期负面影响是大概率的。
另一方面,疫情的全球扩散,恰恰凸显中国纺织服装业韧性和面对可能的金融危机的定力,中国将再次完成自我救赎成为挽救全球危机的重要力量,而中国纺织服装业将巩固和提升在世界纺织业的主导地位,这取决于中国纺织疫情后是否能深化可持续高质量的发展战略。
▼中长期中国纺织服装的应对以“一带一路”倡议为支点,优化国内产业布局,建立新核心区,与沿线国家地区实行包容性的增长。
以“进博会”为契机平衡贸易,引进纺织服装先进装备、技术和高端时尚产品,促进产业与消费升级,坚持平衡的贸易政策,发挥中国纺织服装比较优势。
进一步促进与提升纺织服装企业社会责任,加强在绿色环保,清洁生产和脱贫解困等方面的行动与作为,建设健康和共荣的经济与产业生态,提高产业核心能力。
以创新科技赋能中国纺织服装,从跟跑者转化为领跑者,引领时尚业的永续增长。世界银行的报告已证明:劳动力成本仍是服装业增长的重要因素,但创新因素提供了服装增长动力的三分之二(“服装成功之道”,世界银行,杨以雄等译)。疫情也说明,仅依赖劳动力的低成本模式是脆弱而不可持续的。
▼疫情的长期影响——时尚再生?疫情是2020新年伊始出现的一只最大的黑天鹅,用普里戈金(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耗散结构的理论解释:这是发生在科技革命、贸易战、金融危机、经济衰退下,系统远离平衡态时的一个重大的涨落,一个选择的分叉点,或走向混沌(chaos)、或促生创新的时尚秩序(order)、格局和结构;时尚之死或时尚涅槃。
在过去的150多年中,类似的时尚变革已经发生了三次:19世纪下半叶的维多利亚时尚,20世纪上半叶的“工业人的时尚”和20世纪下半叶的硅谷数字时尚。
被“疫情”激发的下一波时尚革命主要体现在以ict与生命科学为代表的万物互联、移动智能的新技术革命所改变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以及世界时尚格局与全球时尚版图。时尚的新消费主义移动支付、自媒体传播、社交平台加速了时尚的传递,改变了时尚的创造和传递方式,消费倾向于去中心化去权势化,消费行为的去物质化和个性的表达。从物欲和拜金主义的奢侈变为形式的极简和低调“反主流”,着装符号从设计表达的极简到“精寓于简”的内涵的极简,体现简单生活、与环境社会友好、与自然融合、探索中的体验,和对自然环境、动植物生命的敬畏,提倡更健康、生态和环境友好的消费理念,构建新的价值体系和时尚符号。
时尚的新生产方式创新技术,特别是数字化、智能化和生命科学,支持时尚的功能化、高性能(如医护服装),反映环境友好、生态低碳、资源循环的流程与产品。消费者参与设计,新技术赋能于时尚设计、生产、物流、贸易和零售,开拓的无限的应用场景,信息知识资源的边际成本递减(甚至为负),使收益倍增成为可能,时尚创新共享的增长动力,改变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新技术不仅提高效率也将更快速精准满足市场需求,消除供需失衡导致的损失和浪费。
时尚业的全球生态时尚的工业化与现代化,已有250多年,如果从缝纫机和流水线的发明算起也有100多年,基于资本的时尚业设计和创新以发达国家为中心和主导。时尚产业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梯次转移,时尚贸易本质上是由发达国家的市场和买家驱动,这种秩序和格局看起来很美。然而现在发达国家一方面借助技术设计品牌优势从世界工厂的低成本产品中赢利。另一方面,不断地以贸易保护和反全球化撕裂时尚,挑动对立和脱钩。
此次“疫情”从反面证明全球时尚不可分割性,也暴露了时尚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威权主义的无理和困境。疫后的新时尚力量和新地区中心出现利于形成共创共荣共享的时尚家园,以及平等互利、协同发展、互补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此次疫情的重灾区既有全球时尚制造中心,又有传统时尚中心如意大利、法国、西班牙和世界高端时尚和市场中心,这是时代问题也是隐喻。
每次经济波动和危机,总是最早反映在时尚产业:经济萧条首先打击的是时尚市场,而经济复兴繁荣最早发力的也是时尚产业。大多数时尚企业是中小型,进入和退出的成本小,因此,经济动荡时,一批企业以自己的牺牲和转型吸收了震荡的破坏能量,而经济正常时,日益增长的人口规模和人均收入,以及时尚行业充满活力的内生创新提供经济增长持续的动力,时尚产业是经济发展的稳定器、缓冲器、均衡器和加速器。
因此,在全球疫情仍在扩散之际,中国时尚产业首先应做好自己,淘汰落后产能,抛弃陈旧技术与产品,抓住新技术功能性纺织品市场的商机,稳步复工,满足市场需要变动,填补国际市场的空缺,稳固定力和基础,加快新技术转化,寻找时尚产业新增长点。加快智能制造、物联网、5g、云技术等对时尚b端与c端赋能,以智造和信息等增长创新要素替代实物资本、劳力等传统要素,以“一带一路”为支点,进博会为入口,创造全球时尚业新内涵和新格局,创建中国时尚的新版图。